中俄经贸无缝对接 回望中俄经贸合作第一大展会成长之路

发布时间: 2009-06-11 来源: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曲静

 

  哈洽会一路走来,一直坚持以俄罗斯为主要对象,成就了中俄经贸合作第一大展会,成为唯一被写入中俄两国元首会晤联合公报的展会。

  数字是最好的证明:近五届哈洽会俄罗斯累计签订进出口贸易合同185亿美元,占哈洽会进出口总签约额的72%。哈洽会以其独有的优势和竞争力,成为中俄经贸无缝对接的大舞台。

  沿边开放加速器

  回首哈洽,有一个作用不能忽视。是哈洽会,改变了我国外经贸发展格局——由单一的沿海开放到沿海、沿边同时开放。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随着沿海开放战略的实施,作为内陆边疆的黑龙江省提出了“南联北开,全方位开放”的战略方针,并经国务院批准筹办对原苏联、东欧国家经济贸易洽谈会。1990年,第一届哈洽会礼炮鸣响,从此,我国向原苏联及东欧地区敞开了经贸合作之门,边境贸易开始了新的一页。黑龙江这个东北边疆,变成全国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中俄毗邻地区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哈洽会上,黑河和俄阿穆尔州这一对隔江双望的双子城共同展示经贸合作优势,显现强大招商实力;拥有绥芬河和东宁两个口岸的牡丹江市强势宣传“黑龙江沿边开放先导区”概念,放大口岸效应;俄犹太自治州政府与黑龙江省政府就冬季在下列宁斯科耶至同江哈鱼岛地区铺设跨黑龙江(俄称阿穆尔河)冰冻浮桥的事宜达成共识。这座中俄边境间第一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条冰冻浮桥,已运行2个冬季,它不仅提高了冰上通行的周期,也保证了冬季跨黑龙江货物和旅客运输的安全……

  俄犹太自治州副州长瓦列里·古列维奇可谓哈洽会的常客了,他的概括代表了中俄边境地区参会者的心声:参与哈洽会让犹太自治州受益良多,推动了犹太自治州与中国,特别是与中国边境地区的合作。 中俄经贸风向标

  哈洽会一向被称作“中俄经贸的风向标,晴雨表。”就在第二十届哈洽会即将开幕之际,俄驻华大使拉佐夫发来的贺信又一次强调了这一功用:“哈洽会总是能够积极地对迅猛发展的两国经贸关系要求做出回应”。

  拉佐夫认为,哈洽会的沿革实际上就是中国实行改革开发后一部清晰的中俄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史。从1990年只有几个场馆的日用品展会,发展成了中国东北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最大规模的展会之一。早年俄罗斯客商来到这里是为了采购服装和鞋类商品,而后,是为了采购建筑机械和材料、载重汽车、木材加工设备,如今则更侧重于寻求合作伙伴,实现在矿业、林业、冶金业、煤炭业、农工综合体等领域中的投资与合作。

  洽谈、签约,推介、研讨……从第十六届哈洽会开始的俄罗斯商务日活动,最能捕捉到中俄经贸风向。已成为哈洽会品牌活动的俄罗斯商务日不但为中俄客商,也为各国来宾带来诸多商机。韩国客商姜明铉已经是第四次参加俄罗斯商务日了:“俄罗斯商务日聚集中俄各种商业信息,我们能最直接快速地从中找到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市场。”

  依托内地增后劲

  虽因沿边开放而生,但哈洽会影响所及早已深入中俄两国内地。

  近年的哈洽会,越来越多来自俄罗斯欧洲部分、乌拉尔地区和西伯利亚西部地区的企业家参与其中,而内地企业参加哈洽会更加踊跃。

  浙江省是较早参加哈洽会的省份。在这个平台上,浙江康奈集团和黑龙江省吉信集团共同投资建设了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康吉经济贸易合作区,成为国家商务部批准的首批8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

  俄罗斯中心区也向哈洽会伸出了橄榄枝。

  俄罗斯经济特区代表借哈洽会这个平台高调推介,俄罗斯已经在境内建设了包括莫斯科绿城微电子技术发展特区在内的多个经济特区,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者,并将提供一系列政策优惠措施。

  依托中国的内地市场、资金和人才,哈洽会有了更大的后劲。依托俄罗斯内地的雄厚资源及发展潜力,哈洽会更有了生机与活力。

  科技合作平台广

  在经贸盛会上唱响引智大戏,更是哈洽会的特色。已经连续多届,以俄罗斯为主的各国专家携带涉及农业、畜牧业、能源、医药等多个领域尖端科技,在哈洽会上集中亮相。

  俄罗斯的科技实力雄厚,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富于经验,哈洽会则提供了双赢的平台,并结出累累硕果。

  当中俄经贸合作越来越向高端领域发展时,打造对俄科技合作平台,让哈洽会魅力更加凸显。

  俄罗斯莫斯科感应控制设备研究所项目负责人普尼拉尼奇尼科的评价相当中肯:“哈洽会上,数百位中俄政界、学术界、实业界人士共同为中俄科技合作搭建起一个高水准的平台,开辟了一个顺利通畅的合作渠道,一个中俄科技合作的‘哈洽会模式’正在形成。”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易会展APP』,了解更多展会信息!



网站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国际博览发展促进中心      电 话:+86-451-82340100      邮 箱:chn@gjcjzx.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