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变身 魅力张扬 哈洽会20年“化蝶之旅”

发布时间: 2009-06-08 来源: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曲静

    几经岁月打磨,经历了地方性展会——国家级展会——国际性盛会的嬗变,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已经成为黑龙江的“金名片”。在哈洽会步入双十年华之际,探寻其“化蝶之旅”,会发现,哈洽会的发展历程始终应和时代律动脉搏,追踪国际经贸发展步伐。

  三变身走向成熟

  1990年6月6日,“中国对苏联、东欧国家经济贸易洽谈会”在省展览馆拉开大幕,客户来自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交易方式主要为项目合作和劳务输出。我国面向俄罗斯及其独联体以及东欧国家的贸易大门从此打开。

  1992年至1995年,哈洽会步入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更名为“中国哈尔滨边境、地方经济贸易洽谈会”,主要针对俄罗斯、独联体及东欧国家,实行易货贸易和现汇贸易相结合。从1994年第五届哈洽会起,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客商开始参会参展,国内“南联”也列为重要内容,一个带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国际博览会雏形初现。

  1996年至2004年,哈洽会走入第三阶段,更多国家的客商参展参会。从1996年第七届开始,更名为“中国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

  2005年,十六岁花季的哈洽会进入国家级、国际性的新阶段。开始由商务部、国务院东北办、中国贸促会和省政府共同主办,并于第十七届更名为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

  三易其名,二易举办展馆,会期从十天到七天、最后到五天,十九载岁月沉淀出“突出俄罗斯、面向东北亚、辐射全世界,服务全中国”的特色展会。

  区域合作潮流涌

  步入新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让双边合作、多边合作活跃。哈洽会又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弄潮儿。

  30个省、市、自治区的客商与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宾朋共聚一堂,推介各自优势、洽谈项目合作,所有市场要素的流动和聚集均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指向,“竞合”、“共赢”成为参会客商共奉的理念。共建、共利、共荣的发展观,让城与城的界线逐渐模糊、省与省的壁垒悄然打破、国与国的疆界趋于弱化。由A地设计、B地加工、C地组装、D地组织销售、E地售后服务的商品,在哈洽会签约项目中屡见不鲜。

  俄罗斯商务日成为哈洽会区域合作的重要品牌活动,南方客商,甚至日、韩、北美客商都能在此寻找商机。日本商务周、韩国商务日、香港商务日、龙·台·远东经贸合作洽谈日……哈洽会衍生出一个区域合作的品牌家族。

  两江合作在哈洽会上屡摘硕果,黑、吉、辽、内蒙古同唱东北振兴大戏……哈洽会更是国内区域合作的舞台。

  多重元素求共鸣

  进入双十年华,哈洽会已经成为包含多重元素的展会品牌。国际论坛、专项经贸洽谈、商务日、商务周、项目推介会、发布会、人才交流会,文化、体育交流……多种元素提升着展会的品位和层次。

  随着哈洽会规模的扩大,活动层次的提高,经贸与文化的“合流”已是大势所趋。精彩的现场文艺表演,动感热烈的哈洽会国际男篮邀请赛……文体活动已深植于哈洽会的脉动之中。以冰雪旅游产业、会展业为依托,以传媒出版业和文娱演出业为基础的文化产业已成为哈洽会上的新亮点。

  从文体活动为经贸展会“助阵”,到文化元素融入经贸活动,如今哈洽会上文化经贸活动间的合作,已不再是单纯的“合唱”,而是成为携手同心的“共鸣”。

  当信息革命、智力经济等新经济浪潮奔涌而来时,哈洽会迅速融入这股大潮。服务外包产业加入哈洽会阵营,国际人才智力交流合作吸引来自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推销”自己,出售智力,经贸盛会结出智慧果实。

  从物质的交换到智慧、文化的交流,多重元素让哈洽品牌熠熠生辉。

  简约务实求精致

  少了你来我往的迎送宴请,多了直奔商机的走访考察;少了程序固定的开幕致辞,多了直入主题的洽谈对接;项目招商册由厚重的大本变成几张特薄铜版纸制成的“挂历”……这些细节,仅仅是哈洽会会务活动逐步务实求精的缩影。

  将展览、会务活动中的每个细节放诸服务客商的大局中反复推敲,逐项活动安排都力求突出“实”;加大会前企业对接和项目撮合,切实为展商创造商机;改进软硬件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提供“一站式”服务……

  简约务实求精致,哈洽会日臻成熟。

  经历了苏联、东欧剧变,经历了外经贸体制改革,经历了边境贸易的高潮和低谷,今年,又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大考的哈洽会,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份精彩答卷。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易会展APP』,了解更多展会信息!



网站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国际博览发展促进中心      电 话:+86-451-82340100      邮 箱:chn@gjcjzx.org.cn